首页 > 要闻 >

全国农技中心、耕地质量中心负责人就“水稻上山”等问题答记者问

2023-06-24 19:52:45 来源:央广网

近日,记者就“水稻上山”等问题采访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负责人。

问:朱有勇院士的“水稻上山”引起网民热议,很多人不理解,质疑山上种水稻不切实际,产量也不可能那么高,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答:朱有勇院士所说的“水稻上山”,实际上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的栽培技术,就是把“山下水田”的杂交稻品种引到“山上旱地”种植,像种玉米一样种水稻,不用泡田,不用育秧插秧,也基本不用浇水灌溉,还能有较好的产量,当地农民形象地称为“水稻上山”。这些田本来就有,不存在网民质疑的开山造田、毁林造田等情况,也不会破坏生态。当然,这个栽培模式有一定的条件限制,主要适合云南海拔1700米以下、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雨热资源丰富的山区旱地,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推广。

朱有勇院士在云南省澜沧县蒿枝坝村蹲点扶贫期间,发现当地农民喜欢吃大米,但当地多为旱地,主要种玉米,水稻不能自给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朱有勇院士团队在当地示范推广杂交稻旱种技术,创造性地解决了这项技术的两个难点:一个是筛选出适宜旱种的“滇禾优615”等品种,解决水稻旱地分蘖难题,实现在旱地条件下的水稻与水田一样分蘖旺盛;另一个是通过推广应用杂草萌芽前的封草技术,解决了旱地稻田易杂草丛生的难题。2022年,这项技术推广了53.12万亩,水稻平均亩产350—400公斤,比山下水田低100公斤左右,但比种玉米产量高、效益好。朱有勇院士介绍的亩产788公斤,是0.52亩小面积上多施了一次肥、多浇了两次水的条件下取得的,是专家攻关田产量,不是农户大田产量。这种小面积攻关对探索本地区水稻旱种模式具有积极意义,为筛选品种、集成技术探索了出路,对完善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。

问:大家一般觉得水稻是种在平原上的,其实我们基层采访的时候,也看过很多山上的稻田,请问比例有多大?产量怎么样?

答:稻谷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,稻米消费量占口粮的60%。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,分布区域广泛,从南到北、从东到西都有种植,常年水稻种植面积4.5亿亩左右。稻田按地形地貌可分为平原稻田、丘陵稻田和山地稻田。正如你所说,大部分水稻种在平原地区,平原稻田约占我国稻田面积的近60%,丘陵稻田占25%左右,山地稻田约占15%、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,贵州、云南两省面积最大,占四成以上。这也是我们国家资源条件决定的,为了保障口粮,历史上很多丘陵山地能种的都种上了。比如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,就是立足当地独特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。

据我们调查,山地水稻的产量一般比平原和丘陵地区要低一些,平均亩产350公斤左右,比平原地区低近200公斤,比丘陵地区低100公斤左右,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。比如,山地有效积温和光照时间偏少,对水稻品种要求高,一旦选用不当就会导致生育期缩短,结实率和产量下降;山地稻田地形起伏大,土层偏薄、地力偏差,农田水利、机耕路等设施发展滞后,抗灾能力弱,容易受旱涝灾害影响,产量年际间波动比较大。这也是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,要通过选育适宜品种、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,提高山地水稻单产水平。

问:有网民质疑在丘陵山区搞高标准农田建设破坏生态,费钱费力还不讨好,请问你们怎么看?实际情况如何?

答:在丘陵山区对符合条件的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,是由现实国情农情决定的。国土“三调”显示,全国位于6°以上坡度的耕地约4.4亿亩,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.74%。在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这些地不仅要种,还必须要种好,就需要通过把斜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,配套水利设施等措施,提高这些耕地的产能。

国家对在坡耕地上建设高标准农田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,要求因地制宜规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。比如,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、水资源、气象条件等,不同条件有不同的建设要求和标准,像雨水多的地方要采取建护坡、田坎等农田防护措施,避免产生塌方和泥石流。建设选址要合理,禁止在25°以上坡地、生态红线区域内建设高标准农田,特别是不得借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名,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垦山、开荒。

网上流传一些在山体上修建梯田的图片、视频,将其与“水稻上山”、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联,经核实,多为张冠李戴、移花接木。比如,流传最多的一张图片实际上是2018年云南某地的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场景,还有农田被暴雨冲毁的图片,也与在山上种水稻无关。在汛期农田被冲毁往年也有,我们每年都对农业防汛排涝作出部署安排,指导受灾地区及时修复水毁农田,恢复农业生产,能抢一亩是一亩,能抢一季是一季。

问:您刚才提到“水稻上山”不是“毁林造田”,但网上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说法不少,反映一些地方有“毁林造田”的情况。国家在这方面有什么政策规定?

答: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们也关注到了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,首先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。近些年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保护耕地的制度措施,但一些地方仍然出现违规利用耕地搞“非农化”、“非粮化”行为,比如绿化造林、挖湖造景、挖塘养鱼、种植苗木草皮等,必须要整改复耕。但在整改过程中,要区分情况、分类处置,不能简单化、“一刀切”。要尊重自然规律,尊重作物生长规律,严禁不顾果树处于盛果期、林木处于成林期、鱼塘处于收获季等客观实际,强行拔苗砍树,填坑平塘。要合理把握耕地恢复节奏,留足留够过渡期,给农户和经营主体合理准备时间。

在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,一些地方在整改复耕中涉及退出林地转为耕地。这些“林”,不是以前“退耕还林”中为保护生态造的“林”,而是近年来超计划、超政策、超要求,违规在耕地上建的“林”。对这些林地整改复耕,不是“毁林造田”,更不是网民所谓的“退林还耕”。

作者: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房宁 韩浈浈

上一篇:

当前速讯:曾国熙(关于曾国熙介绍)

下一篇:

最后一页

x
推荐阅读

全国农技中心、耕地质量中心负责人就“水稻上山”等问题答记者问

当前速讯:曾国熙(关于曾国熙介绍)

追光|九人排球?海南“村排”了解下

清宫表图片大全集_清宫表图片

电脑视频绿屏怎么解决(电脑绿屏怎么解决)-全球速看料

成昆高铁最新线路图及路线图(成昆高铁最新线路图)

圣原中医理疗是真的吗_圣原

当前报道:老公的最佳礼物:浪漫彩色玻璃蚀刻定制送给挚爱的TA!

全球今头条!废弃矿井种子国际版(废弃矿井种子)

每日观察!内地政企校联手 稳青年就业

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乌克兰局势公开会 中方呼吁俄乌冲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 环球微资讯

最资讯丨大范围强降雨带继续维持,今天全国多个机场或受影响

嘉善县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[Ⅳ级/一般] 【2023-06-23】|天天新资讯

全球短讯!文件怎么按照自己的要求排序 文件怎样按自己的排序

你家附近,是否也有这样一座身心的庇护所 即时

快看点丨pt950铂金回收价格今日多少钱一克(2023年06月23日)

全球头条:向天再借五百年歌词_xtzj

遇到股票退市手里持股该怎么处理_股票退市了钱怎么办

“端午+”,让传统佳节推陈出新-焦点热门

范围扩至金华!33611名,全部到位!

全球观热点:防晒霜使用顺序_防晒霜的正确使用方法

宋春琼

10条“古绿红”旅游精品线路,带你看最精彩的大同~

红烧肉卤豆角做法? 当前最新

专家分析:美国加息加剧欧洲困局 欧洲应加强战略自主

江苏:AI智能监控系统给干散货海船装上“智能管家”

方萍萍:黄金在底部区域连续出现绝地反击信号

天天要闻: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_刘备三顾茅庐的小故事

科画|清凉一“夏”,请查收你的预防中暑小贴士

全球快消息!中国气象局启动高温四级应急响应!双预警持续发布

世界观速讯丨同校16年的石晶晶与孙介朴,并列第一双双直博!

重视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价值-全球聚焦

“人人学技能 行行出状元” 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奉贤区代表队荣获佳绩! 世界信息

世界观天下!北京今晨发布高温红警!上一次是2014年,距今已9年

吉林省敦化市发布大雾黄色预警|当前快讯

环球看热讯:马布里爱徒再次离队,闵鹿蕾标准要求过高惹争议

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在万国殡仪馆里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_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_当前关注

nwell(nwe)

单眼皮眼线膏的画法 三个简单步骤画出性感眼线_环球讯息

小便后尿道口有灼热感和刺痛是什么原因_男性小便时尿道刺痛是什么原因 全球关注

世界微速讯:吃芋头的好处和功效与作用禁忌_吃芋头的好处

释放健康消费需求,SKG拿下618 “全场连胜”

鱼露调料适合做什么菜_鱼露是一种什么调料|每日热议

世界信息:写进心窝的经典文案

迎端午节,88岁老人坐轮椅参加“粽子大赛”

【环球报资讯】小路灯助推营商环境 “郑点亮”获企业认可

240是多少码_235是多少码

蜘蛛侠,你个熊孩子惹上大麻烦了,KO神秘客,让第三部走向黑暗风-环球视讯

天天微速讯:前5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4.7%

什么是世卿世禄制?是哪个朝代? 环球新资讯